
娄小娥。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创新引领。4月29日晚,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校长娄小娥走上奉化区武岭中学报告厅的讲台,以一场题为《同行新时代 奋进“药”未来——八八战略下的青春担当》的演讲,为师生们描绘了一幅新时代伟大变革与医药产业创新的壮阔画卷。
娄小娥的演讲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的启迪,激励着年轻一代勇做新时代的“破壁者”。
此次活动为宁波市“四明传习”大思政课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真理的味道”浙江省“新时代变革实践”主题宣讲系列活动之一,由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和宁波市教育局共同主办,宁波市奉化区武岭中学承办。
回顾时代之变:
创新之光照进现实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科技爆发的伟大时代,感叹光阴易逝的这句话,显得愈发具象。
“十几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我们却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精彩蝶变。”娄小娥从固定电话的普及到智能手机的全民覆盖,从“见字如面”的书信到“指尖轻触”的移动支付,用一个个鲜活的身边事例,一组组详细的数据,向学生们展现了科技时代与每个普通人生活的密切关系。

如今,中国手机覆盖率高达96%,人均持有1.27部,5G基站更是“上山下海”,让数字红利惠及每一个角落。这种变革不仅限于通信领域。高铁里程突破4.8万公里,新能源汽车产量领先全球,无人机配送、无人驾驶技术从科幻走进现实……
她以杭州宣布停止电报服务为例感慨:“曾经的时代符号,正加速退出历史舞台。”而像用二氧化碳直接制造淀粉这样的科幻时代,正加速向我们走来。
展望产业之变:
从“跟跑”到“领跑”的战略突围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作为药科领域的专家,娄小娥深切感受到“药物研发最需要改革创新,也是改革创新的前沿地”。

认真听讲的学子。
“药物,作为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要武器,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对这一武器的寻找和完善也从未停止过。可以说,药物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创新实践改革的历史。”她以“三个10”概括新药研发的艰难:10年周期、10亿元投入、不到10%的成功率。
尽管挑战巨大,中国医药人仍在奋力突围——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成为全球抗疟“利器”;埃克替尼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它的问世打破了进口药在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垄断。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赞誉埃克替尼为中国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
在浙江,医药更是“改革的试验田”“创新的加速器”。
“我们的仿制药仍占市场70%(金额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娄小娥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发达国家处方药品市场中仿制药用量占比80%-90%,金额只占10%-20%;创新专利药用量占比仅为10%-20%,但金额占比高达80%-90%。她强调,AI辅助药物设计、基因编辑技术、3D打印药片等创新手段,正成为推动中国医药从“仿制为主”向“原创引领”转型的重要契机。预计到2030年,我国创新药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70%,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娄小娥向同学们分享道,医药创新是浙江医药健康系统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最大增量和关键变量,浙江坚持往“高”攀升,往“强”突破,用20年时间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试验,每一粒新药的诞生,都是浙江创新链的胜利突围。”

认真听讲的学子。
书写未来之变:
鼓励学生做新时代的“破壁者”
厚德厚朴,励志远志。演讲尾声,娄小娥以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校训寄语学子。
厚朴与远志——这两味中药恰如成才之道:厚朴寓意厚德载物,远志象征志存高远。她勉励年轻人既要像“厚朴”般扎根大地,掌握扎实本领;又要如“远志”般仰望星空,敢于挑战前沿。做一个打破认知边界、突破技术壁垒、跨越发展障碍的新时代的“破壁者”。
演讲中,娄小娥特意播放了一段药品生产车间的视频:无菌环境下,全自动生产线精准运行,穿着防护服的技术人员严密监控。“未来的药厂将是‘无人工厂’,这不意味着人的价值降低,相反,对高素质医药人才的需求会更高。”
在数字浪潮与绿色革命交织的新时代,娄小娥寄语同学们应该看到无限可能。她鼓励学生:“你们是‘八八战略’春风化雨的见证者,更是浙江打造‘重要窗口’的接棒人。”她以新质生产力为经、数字浪潮为纬勾勒青春坐标: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潮头,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这场演讲如同一粒种子,在年轻心灵中播下“破壁”的勇气。正如娄小娥所言:“台下坐着的学子,‘人人皆人才’,都是与伟大新时代同向同行的同龄人。”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新一代“破壁者”正蓄势待发。
原文链接:娄小娥:创新之光照进现实,做一名新时代的“破壁者”